《河北工人报》专版刊登河北建工《工匠精神催开援外“友谊之花”》_河北建工集团
《河北工人报》专版刊登河北建工《工匠精神催开援外“友谊之花”》
作者:建工集团  点击次数:21615  更新时间:2017-05-05

 

《河北工人报》专版刊登河北建工《工匠精神催开援外“友谊之花”
    4月29日,《河北工人报》4版纵深记录专栏,以《工匠精神催开援外“友谊之花”》为题,记录了河北建工集团倾心建设援利比里亚SKD体育场维修工程书写时代传奇的故事。以下为稿件内容:
 
 
工匠精神催开援外“友谊之花”
河北建工集团倾心建设援利比里亚SKD体育场维修工程书写时代传奇——
2017年3月24日,利比里亚,SKD体育场。
翠绿的足球场好像一块巨型地毯,红色的塑胶跑道上“套”着8个同心“银圈”,以不同颜色分区的看台崭新鲜艳,四座高大的灯塔就像挺拔的哨兵巍然耸立……
    当日,河北建工集团承建的中国援利比里亚SKD体育场维修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望着这个雄伟壮观、焕然一新的庞然大物,在此奋战了两年的河北建工集团国外技术组项目经理田双庆感慨万千,“回想当初这里破败狼藉的场景,看看眼前的恢弘气象,真所谓‘萧瑟海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完成了这项艰难的任务,不负公司重托、履行国家使命,感觉非常自豪!”
“援助利比里亚项目,是河北建工集团承建的首个援外工程。走出国门援建,代表着国家形象,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施工中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以工匠精神打造传世经典,受到了利方高度赞扬,缔结了中利‘友谊之花’!”河北建工集团副总经理、河北建工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凤锁激动地说。
 
1、生死考验 
“援助利比里亚项目是由商务部在国内公开招标,造价8200万元。我们是在2014年4月中标,要求5月29日进场。这样,我们就派了一个先遣组共9个人奔赴利比里亚。”贾凤锁说。
SKD体育场是利比里亚的国家体育场,位于首都蒙罗维亚市议会大厦东15公里处,占地面积15.6万平方米,可容纳30000名观众,是利比里亚举行各种赛事和集会活动的重要场所。该体育场是中国政府于1985年援建的,并在2006年进行了部分维修。
“我们到了以后,发现看台破坏严重,表面剥落和裂缝随处可见。主看台上方的雨棚锈蚀严重,甚至往下掉螺栓,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外围的四个灯塔锈蚀也很严重,上面都是一个一个的坑。”时任项目经理的李福良说,该体育场距离大西洋不到100米,海风湿气很重,并带有盐分,加上当地气候闷热潮湿,对金属的腐蚀非常严重。
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特别关注SKD体育场的维修改造。原来,利比里亚人对足球非常狂热,瑟利夫在竞选总统时承诺,要给利比里亚一个最好的体育场,满足人们看球、锻炼的需要。
    “先遣组到了利比里亚以后,还需要和外方签订施工合同。经过协调,于6月26日正式签署了合同。”李福良说。
然而,当年7月份,利比里亚爆发埃博拉疫情,施工计划被迫中止。“当时,疫情发展特别迅猛,埃博拉病毒非常凶险,先遣组可以说经历了生死考验!之所以还坚守工地,是想把当时已经由国内运到利国的货物清关,运到工地妥善保存。”李福良介绍。
然而,海关当时已经运作不正常了,根本无法清关。而且,埃博拉疫情也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建工集团与有关方面协商,先遣人员于2014年8月紧急撤回国内。
此后,这里成为中国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医疗队和德国ETU医疗队的驻地,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2015年5月,利比里亚埃博拉疫情基本结束,5月12日举行了二次开工仪式,瑟利夫总统和中国驻利大使张越剪彩。张越说:“国家医疗队走了,河北建工集团来了,一定要建设好体育场,继续传播中利两国人民友谊。”
经过紧张准备,于7月8日正式开工。
 
2、“雨都”的雨 
“利比里亚位于非洲西部,大西洋东岸,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分为雨季和旱季。首都蒙罗维亚平均年降水量逾5000毫米,是世界上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被称为‘非洲雨都’。我们开始施工时正值雨季(5-10月),可是领教了‘雨都’的厉害!”河北建工集团国际公司工程部部长王建伟说。
这里的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像风一样自由随性。往往是蓝天白云、艳阳高照,职工们正在现场起劲地干活,突然间一阵“哗哗”的声音由远及近,大家赶紧收拾工具,撒腿往屋檐下狂奔,但还是不够快,一团急雨就将人们裹住,恰似瓢泼瓦灌,让人深刻体会到什么是“倾盆大雨”。
蒙罗维亚集中下雨的时间长达三个多月,几乎天天下雨,给施工造成极大障碍。“这个体育场上面是看台,下面是办公室,利比里亚国家青年和体育部就在这里办公。”王建伟说,在雨季要合理安排施工:下雨时干室内的工作,进行办公区房间的粉刷、吊顶、改水电等;天晴了就见缝插针,把室外的一些小活赶紧突击完成。
在蒙罗维亚,施工环境非常艰苦。这里整年都比较热,而且湿度极大,特别闷热,尤其是旱季,几乎每天都是“桑拿天”,让人特别难受。而且当地没有电,施工需要自己发电,晚上10点停电。“我们就住在体育场看台下的办公室里,非常热,难以入睡,好不容易睡着了,又经常在凌晨两三点被热醒,再也无法入睡。”国外技术组预算员张立元告诉记者。
2015年8月9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到工地视察,亲切慰问施工人员。虽然条件艰苦,工作繁重,但领导的慰问给现场职工极大的鼓舞。
 
3、灯塔和雨棚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主看台上方的雨棚、场外四根灯塔的拆除和重建是两个难点,看台的维修是最繁琐的工作。”王建伟介绍说。
  这个雨棚长180米,宽50米,由面板和桁架构成,面板固定在桁架上,桁架由数根水泥柱子支起。由于是保护性拆除,为了不对下面的看台造成新的损坏,需要一点一点拆解,轻拿轻放,并且需要把其他部分用吊车吊住,以保持均衡避免塌下来。雨棚拆除陆陆续续干了3个月。
 为了防腐蚀,技术人员对新雨棚进行了特殊处理。王建伟介绍,雨棚钢结构表面防腐涂料要刷12道,而正常情况下最多刷5道。新雨棚是在国内制造的,先进行了一次试拼装,并进行编号,然后拆下来,装船运往利比里亚。到了现场,先对桁架进行拼装,然后吊装。
  然而,雨棚距地面30来米,普通吊车无法进行吊装。于是,项目部开始在当地寻找大型吊车,而偏偏当地缺乏重型起重设备,一直找了两个月,才在一家矿山企业找到一台300吨吊车。“吊装时先吊桁架,安装好以后,再吊起面板在桁架上拼装。由于距地面较高,要求精度大,安装难度很大。随后通过铆接、压边等工艺让面板连接起来,还要加装部件,进行相应的防护、加固等操作,一直持续了五六个月才完成。”张立元回忆。
   灯塔的拆除也很有挑战性。这4座灯塔分布在体育场外的四个角,每根灯杆高60米,根部直径两米多。拆除的时候,由工人爬上灯杆,从吊车吊臂上引一根钢丝绳系住灯杆,然后用电锯在灯杆一定位置横向锯开一道缝,然后清场,用吊车一拉,拆下一节来。就这样一节一节拆除。
  每座灯塔的地基需要挖深6米、直径12米的大坑,挖方量700立方米。但是,由于这里海拔只有一二米,往下挖了一点就出水了,而且水很大。“为此,专门安排了技术人员苗国旺晚上盯着抽水,只有整夜不停地抽,才能保证第二天可以继续挖方。”王建伟说。
  新灯塔也是在国内生产,运到现场组装起来。每根灯杆重30吨,里面要穿上24根很粗的电缆。灯杆的顶端是一个方形的大盘,两面共安装了48盏大灯,每个灯2000瓦。组装好的灯塔自重近40吨。
 吊装灯塔是个技术活,位置精确到毫米。“吊装的时候,我们用两台吊车,用300吨的那台把灯杆竖着吊起来,另一台拉住灯杆中部来精确定位。在灯杆底部留有几十个孔,对应基座上的几十个螺栓,这要求对位非常精确,如果错位了这个件就坏了。”王建伟说,一根灯杆80万元,一盏灯1万元,如果损坏,成本负担不起,况且不能出现安全问题。
 为此,灯塔吊装工作进行得异常小心,要提前画好线,一个孔对一个螺栓,用了3天时间才安装好一根。然而,在吊装完两根灯杆后,租来的那台300吨吊车坏了!并且当地没有配件,需要从欧洲运过来,为此又等了20多天。
 灯塔吊装完成以后,还要进行照明调试。“设计要求4个灯塔要把体育场内外都照亮,而且每平方厘米要达到一定的亮度。”张立元说,为此,4名工人调了3个晚上,每天都从晚上7点干到凌晨三四点,其中两名中国工人一直在灯塔顶上操作。
 体育场的看台损坏非常严重,坍塌、剥落的地方很多,维修面积很大。“SKD体育场看台采用的是楼板结构,楼板间的接缝当时都已经开裂、陷落,全部需要维修。”王建伟介绍,这需要先用切割机把接缝切成规则形状,然后在里面放上止水条,灌上水泥,再打上密封胶,表面刷上防水涂料。“光这样的缝隙就有上万条!而这仅是众多看台维修内容中的一项。”
 旱季是施工大干快上的时期,为了赶工期,所有管理人员都上阵,每人负责一摊。“整个环形看台维修分成了8份,我负责其中一份。”张立元说,当时的场面非常壮观,机器隆隆、工具翻飞、人声鼎沸,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4、种草与画线 
 SKD体育场足球场草坪的拆除重建,也在本次施工范围。“以前根本没接触过这样的活,为此,公司派我去国内多家球场考察,向一些业内专家请教,并到重庆学习了一个月。”技术人员李书祥说。经过比对,李书祥选择了两种草:高羊毛和狗牙根。“一种是往上长,增加球的弹跳性,一种是匍匐长,提高球场的覆盖率。为此我还专门找了一块地进行试种。”
但是,到了非洲就不行了,因为高羊毛不耐旱涝,经水历旱就会发黄,影响视觉效果。又经过多方考察研究,最终确定了一个合理的种植方案。
“我们采用的草种是狗牙根,但是这种草会匍匐生长,而球场要求草不能往两边爬,以防对球员和比赛产生影响。为此,我们就采用密植的方法,密度增加了三四倍。”李书祥说。
 同样,田径场的体育工艺施工也大有玄机。
“我们铺设的塑胶跑道,完全是按照国际田联的标准施工。而跑道的画线,则必须请专门的专家来指导和认证。”王建伟说,经国际田联认证可以画跑道线的专家,在中国总共不超过15个。
为此,需要提前两个月预约,到约定时间后把专家请到现场指导画线,并经过他检测评定,签字认证,这才算合格。
 
5、“友谊之花”绽放 
 
根据援助合同,项目技术组在当地雇了很多工人。对于这些黑人朋友,项目技术组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同胞一样对待。
项目技术组雇佣的司机是当地人,叫托马斯。2015年11月的一个晚上,托马斯的妻子临盆。因为当地交通不便,也没有车,项目技术组就派人开车给送到医院。第二天,项目经理田双庆派翻译丁伟带着礼品到医院进行了慰问。
“在当地工人过生日、家里有事等,我们都会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帮助。”王建伟说。
    项目技术组还给工人们设立了健身娱乐室,让他们平时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中外工友在一起摸爬滚打,相互交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利比里亚人讲英语,刚开始我们互相听不懂,后来能听懂一点,就通过语言加手势沟通。一段时间后,中国工人都能和当地工人顺畅交流了,双方采用的是一种特别的‘中英结合式语言’!”张立元说。
援助SKD体育场项目,还包括LED显示屏更换、泵房泵体更换、训练场维修、外排水系统疏通、两个网球场的拆除重建等等,工程浩繁。经过全体援建人员的努力,该项目在2017年1月8日竣工,工期18个月。建工集团用匠心塑经典,在极度艰难的条件下高质量完成了援建工程,得到了利比里亚总统和多名利国部长的高度赞誉,用行动书写了一段时代传奇。
在等待验收期间,项目技术组留守人员得到通知,世界妇女大会将在SKD体育场举行,要求中方人员进行协助。于是项目技术组的七八位管理人员紧急行动,帮助利方做准备。他们铺地毯、搭台子、做装饰、布置现场,并进行灯光、电源、音响、显示屏的测试和调试,干到凌晨两三点。他们的工作热情赢得了瑟利夫总统和青体部等部长的称赞和表扬。
3月7日,以“勇于改变”为主题的世界妇女大会在SKD体育场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妇女代表汇聚于此。“世界妇女大会在建工集团援利比里亚工地召开,中利‘友谊之花’美丽绽放!SKD体育场作为中利人民友谊的见证,也将被世人所铭记。”田双庆说。
 
6、让“中国标准”走出去 
“近年来,我们集团重点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拓展海外业务,积极投身‘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建设。”贾凤锁告诉记者。
据了解,河北建工集团目前已经承揽了多个“一带一路”项目,如造价5亿元的乌兹别克斯坦泵站项目、10亿元的赞比亚军营项目、1.2亿元的蒙古别墅项目等,都是EPC(工程总承包)。
 这些项目还都带融资。”王建伟解释,也就是业主没有钱,承包商通过沟通联系,让他们在中国的银行用主权担保贷款,建设过程中银行把钱给承包商,业主在约定期限内还款。
 贾凤锁介绍,河北建工集团承接国外工程的模式,正在一步步往深处走。刚开始只是做一些劳务输出和专业分包,后来开始做援利比里亚这样的施工总承包,接着做EPC,设计也包括进去了,现在做EPC带融资。“一系列的深度产业层次正在逐渐打通。”
“我们走出国门建设海外项目,总有一种把‘中国标准’带出去的使命感。”王建伟说,中国企业走出去,产品、材料和设备走出去只是第一步,更高的层次是让“中国标准”走出去。
据悉,“标准”作为经济社会活动的技术依据,是世界的通用语言,在降低贸易成本、促进技术创新、增进沟通互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实施援利比里亚项目,更加坚定了我们‘走出去’的信心,这也是建筑企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有效途径之一。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为此,我们集团积极响应、重点布局、深度融入,让更多的‘合作之花’盛开在‘共赢大道’上!”河北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云霄坚定地说。  
■记者王立鹏